客户背景
该企业成立于 2007 年,主要经营项目是:承办海运、陆运、空运进出口货物、国际展品、私人物品及过境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包括:揽货、托运、订舱、仓储中转、集装箱拼装拆箱、结算运杂费、报关、报验、报检、保险及运输咨询业务,国际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无船承运业务。
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货代业务,也有部分国内运输业务,毛利率不到 5%,企业所得税税负高,一直没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财务联系到亿企赢,希望能提供专业的财税合规咨询。
合规风险
亿企赢专家老师经过调研、账务查阅和分析后,发现以下问题:
1、收入成本核算粗糙
1)按国际货运代理的核算方式,跟客户签订“进出口货运代理协议”,却按收取客户的金额全额确认为收入,或者在框架协议中,承担承运人责任。
2)收入和成本核算粗放,只有一级科目,未设置明细核算项目
3)账务上无法反映收入对应的成本是否及时结转,存在收入延迟确认、成本结转不及时导致企业所得税少缴纳或者多缴纳方面的涉税风险。
2、发票管理较为随意
1)混淆经纪代理服务与无运输工具承运业务,无运输工具承运方与客户签订的框架协议约定承担客户货物的毁损责任,却开经纪代理服务发票。
2)取得的进项税票开票项目混杂,未按照商品税收分类编码开具发票,未正确选择对应税收分类编码开具的发票,有适用税率错误的风险。
3)取得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进项发票,没有做进项税额转出。
4)取得应该在备注栏注明但未注明的不合规发票。
3、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的核算混乱
1)单独的代理报关、代理报检,国内运输服务及经纪代理服务收入未分开核算。
2)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收入和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收入有的分开核算,有的未分开核算,无法准确反映收入构成明细,有从高适用税率风险。
4、框架协议签订不严谨
1)合同名称为货运代理合同,但合同约定货运代理企业负责陆运加海运的全程货物运输,存在被定性为运输合同的风险。
2)企业自己委托区段承运人从事区段运输,并由自己向区段承运人支付区段运输运费,再向货方收取全程运费,存在被定性为运输合同的风险。
5、存在大额的支付第三方佣金,没有发票,不能税前扣除。
6、企业毛利率低,赚钱不易,未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企业所得税税负高。
解决方案
1、财务尽调:梳理了企业的业务模式、合同管理、发票管理、会计核算方法等,从合同签订、发票开具、发票取得、收入(应税与免税)核算、成本核算等各环节各模块建立了管控点和控制建议,避免多缴税,缴冤枉税。
2、税务合规指导:针对无票支出,通过服务外包和业务模式调整,重塑证据链,低税负解决了税前扣除的发票问题。
3、通过业务拆分,重塑业务模式,充分享受小微企业和前海地区优惠政策,节税超过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