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随着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出台,如何保证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做到应享尽享,同时防范出现不应享而享的情况,政策落实常态化监控体系建设需求应运而生。政策落实常态化监控体系旨在结合税费服务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落准,同时防范税费风险,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政策落实常态化监控体系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税收政策的精准执行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常态化体系建设将有助于税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项目目标
(一)提高政策落实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处理和传递政策执行的相关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提高政策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将有助于确保纳税人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红利,促进市场活力的释放。
(二)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
通过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全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提供精准的政策执行反馈,为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税费风险防控
通过建立完备的政策落实监控指标体系,形成指标扫描、数据二次分析、应对、反馈、复核、指标优化的工作闭环管理,对政策执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识别和防范潜在的税费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国家税收安全。
(四)促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对政策执行数据的深入挖掘,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税收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可以促进内部管理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服务内容
(一)政策落实常态化监控平台服务
政策落实常态化监控平台服务旨在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监控实施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以下是该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指标库服务
对指标库里面的指标模块类型、指标名称、政策依据、指标涉及税(费)种、指标提出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数据来源、指标公式、应对指引、扫描周期、指标类型、扫描结果字段、是否有效等进行指标分类,按条件支撑分类查询,并对指标使用建议进行归类处理。
2.风险库服务
风险库服务分政策落实、风险防控、管理服务三块服务内容。
(1)风险防控服务
①一户式精简服务方式:把纳税人基本信息、靶向指标命中数量、模糊指标命中数量、辅助性指标命中数量(根据命中数据提供详细数据表)、一户式展示所有命中指标数量(提供查看所有命中指标详情及指标取数明细或更小精度汇总值)。
②一户式一表集成服务方式:按命中指标一表集成数据表,包括识别号、名称、行业、是否一般纳税人、是否小微企业、特定风险防控指标,并通过纳税人识别号关联出一户式全景分析数据。
(2)政策落实服务
一户式服务方式:纳税人基本信息、一户式归集所有命中情况。包括识别号、名称、行业、选择某个特定政策落实指标、涉及税种等内容。
(3)管理服务
对日常的指标进行分类管理,形成表格。
3.预警管理服务
适用行业为非全行业的指标需要分行业分别设置预警值。如税负率就需要按照行业分别设置(设置方法另外提商定)。如有必要还需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分别设置,如增值税税负率。
4.案例库服务
通过各种数据源实时收集政策执行数据,对案源数据进行打标签分类。
5.统计服务
(1)对指标建设总量、涉及税(费)种类、业务部门、建设周期等内容归集统计,定期更新报表。(2)对指标命中情况按数量、涉及税(费)种类、业务部门、建设周期等归集统计,按时间定期更新报表。(3)对热度情况按日访问量、月访问量、总访问量、涉及税(费)种类、业务部门、访问周期等进集统计,按时间定期更新报表。
(二)指标支撑服务
以LZ市税收收入、社会影响较大的税费分析为切入点,基于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实践,结合人工经验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满足LZ税收经济特点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税收风险模型分析体系。
1.政策落实指标服务
(1)未按规定时限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处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 年第40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4 年第48 号),具体口径为:
①[税务登记信息查询]中,“录入日期”10 内后,仍不存在财务会计制度备案信息的。②触发时间起、触发时间止:按发生该指标描述行为的时间取数。
(2)未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开立(变更)账号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 年第40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4 年第48 号),具体内容为:
①[税务登记信息查询]中,“录入日期”10 内后,仍不存在财务会计制度备案信息的。
②触发时间起、触发时间止:按发生该指标描述行为的时间清册。
(3)未按规定期限缴纳已申报或批准延期申报的应纳税(费)款
①指规定期限在评价年度内,纳税人已申报或者批准延期申报,未能按照规定期限(或缓缴期限)缴纳应纳税(费)款的情形;
②应纳税(费)包括依照法律、法规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税(费),不包括税务机关受托代征的其他政府性基金和收费和产生的滞纳金;
③由于纳税人自查或纳税评估补充申报而逾期的,不计入该指标。
(4)未按规定期限填报财务报表
①评价年度内,逾期未填报财务报表的情形;
②填报的财务报表为核定的应报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③根据税务机关确定的财务报表报送期限按次显示结果。
(5)既有多缴也有欠税纳税人清册
欠税且存在多缴的纳税人户数:
①纳税人在分析期间内存在欠税的记录;
②纳税人在应抵退信息中的多缴日期在分析期间内,税款(含滞纳金)税额合计大于 0,不含出口退税,尚未抵缴或退税的税款。
(6)所得税税负率异常
①数据来源:内控监督平台、金三系统。
②数据获取路径:大数据平台通过 ETL 方式抽取金三系统、电子底账系统数据,定期保障数据一致性。③指标建设:
指标 1: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主表-主表营业收入;
指标 2: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主表-应纳税额;
综合指标 1、指标 2 按规则得出税务率异常清册。
(7)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重复弥补亏损风险
核实企业申报以前年度亏损金额是否正确。审核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会计报表和征管系统中《弥补亏损台账查询》,逐年审核以前年度的亏损是否正确。
(8)多结转成本费用风险
①数据来源:金三系统、ITS 系统。
②数据获取路径:大数据平台通过 ETL 方式抽取金三系统、ITS 系统数据,定期保障数据一致性。③指标建设:
指标 1: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主表-主表营业成本;
指标 2: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主表-销售费用;
指标 3: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主表-财务费用;
指标 4: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主表-管理费用;
指标 5:纳税人分析期间(开具日期)纳税人取得发票金额,剔除作废票、机动车发票;指标 6: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 A105080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固定资产税收折旧、摊销额合计数
指标 7: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 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合计
指标 8: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 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税收金额合计
指标 9: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 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住房公积金税收金额合计
指标 10: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 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补充养老保险税收金额合计
指标 11: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 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补充医疗保险税收金额合计
指标 12:综合以上指标按规则输出多结转成本费用风险。
(9)少扣缴(多抵扣)工资薪金风险
①数据来源:金三系统、ITS 系统
②数据获取路径:大数据平台通过 ETL 方式抽取金三系统、ITS 系统数据,定期保障数据一致性。③指标建设:
指标 1:纳税人分析期间申报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年报表-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
指标 2:企业所得税年报-基础信息表-从业人数;
指标 3:ITS 系统代扣代缴工资薪金总额;
指标 4:ITS 系统代扣代缴平均职工人数;
指标 5:开具劳务费用发票金额;
指标 6:取得劳务费用发票金额;
指标 7:综合指标输出差异额;
(10)发票风险(非经营性发票)
①数据来源:电子底账系统
②数据获取路径:大数据平台通过 ETL 方式抽取电子底账系统数据,定期保障数据一致性。③指标建设:
指标 1:分析期间(开具日期)纳税人取得发票金额,剔除作废票。
指标 2:分析期间(开具日期)纳税人取得非经营性发票金额,剔除作废票。
(11)现金流量表-支付现金情况
①数据来源:金三系统
②数据获取路径:大数据平台通过 ETL 方式抽取金三系统数据,定期保障数据一致性。③指标建设:
指标 1: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指标 2:支付的职工薪酬;
指标 3:支付的税费;
指标 4: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12)发票进销前五展示
①数据来源:电子底账系统
②数据获取路径:大数据平台通过 ETL 方式抽取电子底账系统数据,定期保障数据一致性。③指标建设:
指标 1:开具发票前五品目名称和金额(按商品编码前 7 位归集);
指标 2:取得发票前五品目名称和金额(按商品编码前 7 位归集);